IMG_20200427_104026.jpg

讀冊“建築為何重要Why Architecture Matters ”

 

建築為何重要是由美國建築評論大師 Paul. Goldberger 所寫的著作。

 

作者從主題一、二「意義、文化、符號、挑戰與舒適」到客觀的主題三、四「建築作為物件與空間」,主題五建築物與時間,最後主題七、八討論「建築物與時間及地方營造」特別呼應本書主題建築為何重要。

 

現代人的生活無法是從一個建築到另一個建築的移動,看似習以為常的的行動,但形塑不同建築物背後的成因,作者都羅列出來了。

 

導言作者開宗明義地說本書要表達的,建築除了幫人擋風遮雨,可以激發我們的感受與思考,也可能代表社會理想、政治言論及文化象徵。建築也是社區概念最大的實體符號,讓我們堅定表達對於共同立場的信念。建築也可以見證記憶的力量,讓不同世代展開不同世代跨越時光的對話。

 

主題一 意義、文化、符號

邱吉爾的話為最佳註解: 「建築及結構會影響人類的品格和行為,這點無庸置疑。人建造了建築,建築再回過頭來塑造了人,為我們定出生命的道路。」建築是文化的終極的實體展現。所謂文化是一區或一群人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展現,有時建築物也具備圖像符號的功能,一個地方的象徵。

 

主題二 挑戰與舒適

開頭菲利普.強生的話令人莞爾 「我寧願睡在夏特爾大教堂地的中殿,得走過兩個紅綠燈才找得到廁所,也不想睡在哈佛大學那浴室一間挨著一間的宿舍。」

其中提到人類天生就會喜歡、討厭某些形狀,這些經過時間考驗的地方建築,反映的不只是當地的氣候和文化的條件,還包括我們生來就愛的形狀。

在台灣街道上可觀察到的便是騎樓式的建築,這是因為氣候因素,因多雨且夏季日曬炎熱的特質因應而生。還有就是台灣不管都市或鄉下都有的鐵皮屋,若在台

北搭高架捷運,就可以清楚的一窺台北不少背對街道的建築物,有不少建築都是鐵皮覆蓋或加蓋,這不知道是否僅是經濟上及實用上的考量,然而這在文化上代表的又是甚麼?

 

主題三 建築作為物件

無論我們如何推敲建築的文化內涵、象徵意義、社會價值,也不論電腦如何創造虛擬空間的新概念,建築依舊室建築,是實際建物,而不是概念。傳統的的原則;建築的效用取決於個部分如何與彼此和整體相連,也取決如何與人這種行是相連。

 

主題四 建築作為空間

傑佛瑞.史考特 「空間就是無,是實體的相反。所以我們常忽略空間。然而,雖然我們可能會忽略空間,空間仍影響了我們,並控制我們經精神。」

空間有引導作用,彷彿創造空間的目的就是鼓勵你走過;空間也有聚焦作用,讓人覺得無須走過,也能有所體會。建築既由形式構成,也由空間構成,兩者無分軒輊,而且建築內的空間感,意義不下於其他建築元素,有時甚至更重要。

 

主題五 建築物與記憶

每個人都有自己記憶中的建築和場所,那些過往、工作過或旅行中造訪過

的建築。熟悉會自然帶給我們舒適感,但這並表示我們希望所有建築看起來都像以往見過的那些。然而記憶的作用可不是那麼表面,它代表的是整個文化素養。

 

主題六 建築物與時間

約翰.夏默生 「我猜想,所有建築物都要等到倒下,才能碰觸歷史的想像。」

我們與建築物的關係,幾乎都會因時間和各種因素而變。建築物之所以會隨時間而變,首先是因為我們自己改變了。自己對事物的感受一旦起了任何變化,幾乎都會改變你對建築的態度。其次是建築物本身的改變。再者是文化的改變。

 

主題七 建築物與地方營造

路易.卡恩 「街道是經過協議的房間。」

建築不會單獨存在。不論建築師是有意或無意,每一棟建築物,都和旁邊的、背後的、附近的、街上的其他建築磣聲某種關係。若附近沒有任何建築,建築也會和自然環境結合。

建築一向反映所處的時代,且不得不然。然而,建築在過去記源於時代感,也源於地方感,反映了個別城市和社區的建材、需求、特殊感情和選擇。然而我們現代的移動更為迅速,甚至很多移動也省了,直接就用電子數位即時溝通,於是地方感這種價值顯得過時。

 

建築是營造地方,營造記憶。城市的脈動是一種推向社會的脈動,是把大家結合起來,並且接受雖然彼此天差地別,確有某些事情讓我們成為一體。

但這個時代,我們輕忽一切熟悉的事物,先視為理所當然,之後甚至視而不見。建築體驗似乎越來越標準化、同質化,更容易受到熟悉的危害。我們必須認真思考,如何才能創造同在感,也要思考建築如何傳達出社群感及交集感,同時還必須擁有這個時代的活力與意義。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鹿谷景點:麒麟潭 麒麟之心  The Heart of Kylin 鹿谷故事館背包客棧溪頭民宿 lugustoryhouse backpacker hostel

站在峰頂上,往上無路,往下也難,顯得侷促,嵐氣圍繞群峰,霧氣濃厚,讓他的思緒飄回家鄉。

 

兩個學童從私塾走出來,抬著一疊寫滿文字的紙張,朝著聖蹟亭的方向走去。

 

孩童一張接著一張將紙放進亭內燃燒,火紅的映在他們稚氣的臉上,望著冉冉上昇的煙直達天廳,私塾一旁的竹林內,躲著一個約莫七歲的小孩,默默的看著他們

 

私塾裡老師領著孩子們,彼一句;此一句的朗誦著古文。逐字的堆疊正是鋪陳進城考試及人生康莊大道的不二法門。

 

這個孩子,因為家貧無法供他進私塾讀書。

 

但他很喜歡學習,每每偷偷地倚在教室旁的竹林裡,輕聲地跟著夫子與同學複誦。

 

“阿池!回家牽牛去放。”

 

“阿母!再一下子!馬上回去。”

 

接近下課前,阿池拖著沉重的步伐,回家牽黃牛吃草去。

 

他偷偷旁聽的日子持續了好長一段期間,一有空閒就會跑到竹林,即便蚊蟲叮咬也不輕易離開,不想錯過能學習的分分秒秒。

 

有一天,

 

年邁的夫子發現了這個在竹林躲著的孩子.

 

拎著他問 : 孩子你在做甚麼?

 

孩子: 沒…我只是在聽課,我想讀書。

 

夫子: 怎不到課堂上來。

 

孩子: 因我我家裡沒錢,繳不起學費。

 

夫子: 明白! 你躲在旁邊聽課的時間多久了。

 

孩子: 有半年了。

 

夫子:老師給你測測看,背一下我教的第一章大學來聽聽。

 

孩子:好的,老師。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…….

 

夫子:你竟然可以一字不漏背完,家裡還有人教你嗎?

 

孩子:沒人。我父母都不識字。

 

夫子心想,這孩子可是讀書的可造之材,天資聰穎,只在旁偷聽竟然可以把文章背起來。

 

於是便想讓這孩子到私塾來讀書。

 

夫子去孩子家裡好幾次,他父母親都認為他們的首要的工作,務農就好,孩子也一樣,少個一個人手,會忙不過來 。

 

老師向他父母親再三保證孩子的前途,才讓孩子去學堂讀書。

 

這孩子來到了學堂讀書,求知若渴,很快就掌握了各科的內容。

 

幾年時光過了。所謂學而優則仕。這孩子已成青年。飽讀詩書,希望能一展抱負,可以貢獻鄉里社稷。

 

因此燃起想考取功名的想法。

 

這幾年,他取得童生資格,準備要去考鄉試。

 

但當時考鄉試要搭船渡過黑水溝,一方面需要蠻大一筆旅費,且搭船渡海的風險非常高。

 

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了!他除了讀書,也在煩惱如何籌湊旅費。

 

正當百思難解的時候,鄉民號召為他募款,讓他可以渡海去考試,經過鄉里各方的鼎力相助,終於有足夠的盤纏讓他啟程跨海考試。

 

他獨自赴考,與鄉親父老告別後,背著簡單的行李,負著鄉親們熱情與寄望跨海考試。

 

從鹿谷出發,一路來到鹿港搭船前往福建。

 

在碼頭有不少人依序排隊準備登船。

 

船家: 這位公子,請問你們有幾個人要搭船?

 

公子: 我只有一個人。

 

船家: 你旁邊還有一個穿肚兜的孩子啊!

 

公子心裡滿是問號? 因家裡有虔誠的信仰,心裡坦蕩蕩,不以為意的: 好的兩個人。

 

於是付了兩個人的錢。

 

航行當中,有一段遇到超級大風,海象非常兇險,幾乎都要翻覆了!但有驚無險的,最後還是風平浪靜。

 

上岸後,找了家考場附近的旅店下榻。

 

一連三天的考試非常順利。

 

不久後放榜,寒窗苦讀數年終有所獲,中舉人。

 

中舉後,他利用此段期間遊歷福建的名勝古蹟。

 

來到武夷山,站在峰頂上,嵐氣圍繞群峰,霧氣濃厚,想到家鄉的凍頂山也有類似的山勢與氣候。上山沿途到處都是賣茶人家,山坡上滿是茶園。心想茶樹替當地帶來不少收益,興起把茶樹移植回家鄉的念頭。

 

因緣際會下,當地友人要請到南靖縣書洋鎮大雙坑作客,他發現那個村有三座特別的廟。供奉的神是慚愧祖師爺三兄弟,據當地人說他們沿海的居民拜媽祖,在山區的就拜慚愧祖師。

 

友人說:慚愧祖師是唐朝的高僧潘了拳,佛道雙修的高人,在得道升天時,覺未竟全功,還有很多受苦的人,因此自號慚愧。他有不少神蹟,特別是以一個小孩穿紅肚兜的形象出現,據說那是他的義子潘覺,會保護仁義之士,也會替祖師爺聞聲救苦。

 

這是新科舉人突然感到一顫,當時在碼頭船家看到自己身旁的孩子,莫非是祖師冥冥之中在保護他。

 

友人接著說:這三座廟的神尊是因為一次洪水,將一棵很大的樹木沖到這條溪,祖師爺託夢鄉里耆老,以這棵木頭雕神像,分別在在溪的上、中、下游的絕佳位置蓋廟,分別為保安亭三公、集福堂二公、盛宮大公,特別是三公的廟是蓋在溪上,這廟在明朝時建立的。在回台灣前,林舉人腦海中計畫要完成兩件事情。

 

  • 要把茶葉引進家鄉,改善鄉里的經濟。

 

  • 要把祖師爺請回故鄉,守護鄉里。

 

因此在回鄉前,委託官府友人,請武夷山當地茶農準備三十六株茶栽,讓他渡海帶回家鄉。也請當地雕刻師傅,雕祖師爺法相,並請法師到南靖縣的祖師爺廟開光,要把祖師爺請回家鄉。

 

 

橘紅的火焰緩慢地幻化書滿文字的紙張,一個個的字體隨著煙灰飛向天際

 

少年的眼睛映著燃紙的火光,目光隨著湮滅的字向蒼穹祈求

 

多少日子佇立在竹林孜孜學習,憂母親聲聲呼喚放牛去

 

感念師尊無私教誨恩,寒窗十年,攜鄉里故人寄盼

 

乘浪遇險過黑水,幸有祖師法力無邊來護持

 

攜來烏龍耀鄉里

 

請回祖師護故人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章標籤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53141.jpg

 

他,高中時就是很有存在感的人物。無論身處哪個空間,豪邁歡樂的笑聲,透過空氣渲染整個周遭。

 

 高中時期,是我青澀時期的延伸。從山上的國中,來到都市的高中就讀。

 

沒有適應的問題,因認識一群有意思的同學。然而卻有著一番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悵悵感壟罩著自己的思緒,質疑且茫然於為何而戰的課業壓力。

 

但還好有這一群。

 

高中時期住校。六人一間寢室。雖是私立學校,但男生宿舍著實有點年代,特別是浴室。

 

每當下午洗澡時,一群男生拿著盥洗用具到一樓側面的澡堂,開方式的空間,有點類似軍中大澡堂,熱水就只有一個水龍頭,一群人在那排隊,青春正紅,但也害羞,我們都穿著內褲洗澡,記得每當有一個體味很重的學長進來時,我們都會忍不住作狀想逃離,還有每當洗澡時,距離我們大概五百公尺外,六樓女生宿窗戶的窗簾就有一些動靜,男生宿舍兩層樓,正面著女生宿舍,上上下下穿著內褲奔向澡堂的男體,必然引起一些青春好奇的騷動。

 

曾跟宏銘同寢室、同班,我們是男女分班。他跟我們其他兩位同學號稱我們班的三朵花。每當學期末謝師送花的場景,此起彼落的驚呼聲,是我們班固定的戲碼。

 

對他的印象,特別是聲音。

 

男生宿舍前是網球場,放學後,住在宿舍的教官跟學生會一起打網球,二樓的同學,常常播著王傑的歌,要確定他有無在球場上很容易。如有,就可聽到伴隨揮拍的尖叫聲,若沒畫面,很難想像在是在打網球。

 

後來發現,他打排球也是這樣。不過我從沒問他為甚麼?

 

稱他為好友,不知道他是否跟我有共識。離這次見面 2020 4 22 12 30 ~ 14 : 00,台中市公益路上的咖啡館,是在2005年,真有那麼久嗎? 這時間是說的,但我也搜尋不到另一個期日。

 

一往如常的爽朗,席間趣聞不斷,雖時間短暫,期間太長,但那份朋友的親切感如故。

 

那在全國大專運動會第一次擲標槍就獲得第五名的故事令人驚奇。

 

還有代表為大專兵吐一口怨氣,手榴彈破表的驚呼一擲,贏得全營的歡呼,也贏來全連的雞排,這些故事讓席間樂趣滿滿!

 

他或許是被旅遊業耽誤的運動員。

 

高中讀了兩個學校,跟宏銘一同的學校有兩年。但畢業於另一個學校。當時是連手機都還沒產出的時代,因此對於這個學校的連結非常薄弱。

 

這個同學幾乎是我那段青澀高一、高二回憶的窗口。

 

時光飛逝,還沒明白青春,就得置身於中年。

S__94158882.jpg

 

接受倘佯於現在是門功課。

 

人與人沒有新的交集便只能回味一道一道記憶之窗。

 

因此還是要多交流,讓這窗能串起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

 

傍晚時分,公車沿著山路緩緩下山,隨著夜幕低垂,周遭的氛圍越顯沉重,

 

南投、中興、草屯、大里,中間無數叫不出名的小站,返校!

 

 

 

 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品味一杯成長茶(小布喫茶去)

小宇侖成長紀錄_200420_0492.jpg

小布到竹山社區的兒童茶道學會,人生泡茶初體驗,當時頂著一頭西瓜皮,泡起茶來還有模有樣的。

 

 

每當看著孩子專注的沏茶,將茶湯缓緩注入茶海,將茶杯端在我眼前,輕輕說聲"請喝茶" 時。

心中的幸福感,難以用言辭形容。

 

記得小時候不愛喝茶。

 

長大後愛咖啡,到都市工作時,閒遐之餘總愛到處搜尋不同的咖啡館,總以為找到氛圍不錯的的咖啡館,就是一個個自己典藏的空間,依據不同心情與朋友的不同,開啟不同的門,進入異想的世界。

 

回家鄉後,再次與茶重啟了連結,循著思鄉情懷,回想成長過程,才重新拾獲對茶的回味。

 

小宇侖成長紀錄_200420_0489.jpg

小布參加奉茶活動的初體驗,是在場年紀最小的泡茶師,看他淡定的表現,真讓人驚豔。

 

為何小時候不喜歡喝茶?

 

記得小時候父親泡茶時,會招呼我一起喝茶,但這個時間有點難熬。

 

父親常會問:最近功課如何啊?

大一點會問交友、情感方面及工作等...

總覺喝我父親的一杯茶,實在不容易;茶不好喝啊!

所以每當父親開始煮水時,我就知道要溜之大吉。

小宇侖成長紀錄_200420_0485.jpg

這是自行倒茶喝的畫面。小布對這看起來像阿拉丁神燈的壺特別感興趣,覺得喝了這茶,就能擁有神力。

 

會家鄉後開始習茶,承先啟後。

 

 

只有身為父母,才能體會養育孩子的酸甜苦辣。

 

創造自己與孩子美好的茶回憶。

 

茶席上

 

只有分享,沒有質詢。

只有欣賞,沒有批判。

 

隨順孩子的喜好,感受沏茶及喝茶時光,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。

 

跟孩子一同成長,一起品味人生是每個為人父母在現實生活冀望的小確幸。

 

小宇侖成長紀錄_200420_0482.jpg

小布與小小布(bear),小布朝夕相伴的好朋友,從小就愛熊,帶著他一起喝茶。希望他可別像電影熊麻吉那隻一樣!

 

成長過程不易,品味冷暖自知。

 

如同茶樹的成長照料,採收後一道道的過程,到茶桌上的沏茶程序,奉上一杯茶,供客人及自己品味。

小宇侖成長紀錄_200420_0483.jpg

小布告別兒童期的畢業茶席。這可愛baby模樣即將消逝,帶著吾家有兒初長成的滿足感,也透點時間飛逝的感慨。

 

看著孩子成長,不同成長階段的沏茶,一個動作接著一個動作的

展開,見證孩子成長的足跡,就是人生最大的滿足。

小宇侖成長紀錄_200420_0487.jpg

最愛這張!
來杯充滿元氣的戰鬥茶。

文章標籤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001日.jpg

 
阿里、巴巴、老馬、老人
 
阿里與巴巴在沙漠中巧遇,阿里身上帶著兩壺水,巴巴身上帶在一壺水,他們結伴而行,在炎熱的沙漠中步行著。
 
過不久就可到綠洲,因此他們決定一起分享他們帶的水。
阿里2壺比巴巴多一壺,因為到綠洲就可以有水喝。
 
正要喝水時,商人老馬來了,他與商旅隊伍走失了! 身旁的駱駝昏昏欲睡,老馬乞求阿里與巴巴能不能分點水喝,他們兩答應這商人,給了他一壺水,三個人在那休息,補充水分,老馬也給他的駱駝一些水喝。
 
老馬臨走前,對阿里與巴巴感謝再三,於是掏出身上僅有的六枚金幣,給他們兩個人後,便揚長而去。
 
 
但如何分這六個金幣成了阿里與巴巴的難題。
 
巴巴興奮地說:共有六枚我們應該平分,一人三枚金幣。
 
 
這時阿里反對說:水共三壺,我出兩壺,你出一壺,因此我四枚金幣,你兩枚。
 
兩個人爭執不下,於是巴巴說:
我知道綠洲那,有一個智慧長老,我先去問他如何解決,等我回來跟你一起解決這個問題。
 
巴巴剛進綠洲,就遇到那位智慧長老。
 
智慧長老說:我不是什麼智慧長老,我應該算是數學家,年青時學過幾年數學。
 
巴巴說:不管你是什麼家,幫我算算我應該得幾個金幣。
 
智慧長老說: 連想都不用想,答案是對你不利的。
 
巴巴說:是我可以得兩枚金幣嗎?
 
智慧老人說:不...你一枚都沒有。
 
巴巴大驚:為什麼?你可以說明白點嗎? 
 
智慧長老說:以一個數學家角度,阿里應全得,而你零。
 
巴巴大叫說:我不認同,你胡扯。
 
智慧長老說:阿里出兩罐水壺,你出一罐,三個人一起喝,你喝你自己的,那商人喝阿里的,所以你不應該分。
 
此時巴巴才恍然大悟!
 
 
智慧長老此時說:我有一個錦囊妙計,可以讓你分到更多。
 
巴巴張大眼睛,好奇的問:
有何妙計。
 
智慧老人說:你可以跟他說,我太貪心了,其實這些金幣應該都屬於你的,我不該拿的。如你照說了,搞不好未來還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。
 
巴巴回去後,照著智慧長老的說法,跟阿里說。
 
阿里聽完後,就分一半金幣給巴巴,很感動他這麼說。
 
過了十幾年,巴巴還是在沙漠與綠洲間流浪。
 
有一天,有一個婦人在綠洲的街道上打聽巴巴這個人。
 
她終於找到巴巴。
 
婦人很開心的對巴巴說:我費了好大氣力,終於找到您啦!
 
巴巴驚訝的看著她說:
 
我不認識妳呀!妳有什麼事嗎?
 
婦人說:我必須找到你,我死去的丈夫的遺囑交待的。
 
巴巴說:我認識妳老公嗎? 
 
婦人說: 
我丈夫跟我說,他十幾年前,偷了商隊的兩壺水,覺得很有罪惡感,在路上遇到你,後來覺應該分一壺水給那商人,他給了你們六枚金幣,竟然你竟一枚都不要,最後給你三枚。他離開後,想說世界上竟有這麼善良的人,於是洗心革面,將拿到的錢認真做生意,發了財。他跟我說,要找到你,把一半財產給你,我才能得到另一半的財產。
 
巴巴此時回想起那智慧長老跟他說的話,他的預言真成真啦! 
 
 
會算計的人叫數學家。

知道人性的人叫智者。

明白趨勢的人叫預言家。


 
 
 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布第一次搭高鐵

小宇侖成長紀錄_200413_0217.jpg

 

小布頂著一頭醒目的龐克頭,身穿Polo衫(現在是運動型男,不喜歡束縛,這穿著難再現。)

 

加上小紅短褲,搭著涼鞋,背著幼稚園的包包,帥氣十足的粉墨登高鐵月鐵。

 

亦步亦趨的跟著媽媽的腳步,深怕自己走丟,畢竟還是個小蘿蔔頭,緊張中難掩興奮的神情,

 

一方面要去台北玩;一方面因為他很喜歡火車,一看到高速火車進站,手舞足蹈的指向高鐵,忘情呼著火車。

 

孩子成長的每一天,有很多他的第一次,也是自己與他共同成長的第一次,

 

每當想起小布興奮看心的表情,心情就不自覺的飄揚,嘴角禁不住一抹微笑。

小宇侖成長紀錄_200413_0218.jpg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585728189282.jpg

海底世界
 
公道杯又稱茶海。
 
然而我覺兩個名稱要兼備才完善。
 
杯稱公道,取其從茶壺內注入的茶湯均相同的品質,且從公道杯倒入茶杯的每杯茶,杯杯等值,圍繞在茶桌的客人,每個人都有一杯相同,載著茶師滿滿心意的茶湯。
茶海,取其海納百川,這茶海容納世俗四面八方的客人與人情義理。
所以兩個名稱都提及了,才算完善了她的內涵。
 
這茶海底的影像,似乎映出了人生般,心有所思,相便於其心,相如真相,相非真相,都存乎於心。
文章標籤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崙山3.jpg事實還是幻覺? 
 
我們見到的不是事物本身,而是我們自己。
 
今天是愚人節,不能愚人,就談談我們如何自愚愚人吧! 
 
我們的知覺系統很容易被騙,網路上流傳的各種視錯覺現像就是一種。事物看起來是一個樣子,事實上確不是如此。
例如靜止的圖案,看起來卻像是在移動。為何有視錯覺現象,是因為知覺系統出現了小問題,導致感覺到的內容和現實事物不一致。
 
更深層的真相是:知覺從來不是一扇可直接連接外在客觀世界的窗戶。我們所有的知覺,都是大腦主建構的產物,知覺是我們大腦猜測外在世界本質最佳的結果,而外在世界的真實狀況為何不得而知。
 
如人類對於顏色的認知,是一個美麗的錯誤。
自牛頓以來,我們已經知道顏色不存於外在世界。
顏色其實是大腦對於無色電波各種波長的詮釋,演化過程的失誤,讓大腦可以標記不同光照情境下的物體表面特質。
從以上這點,更可說明知覺經驗並非外在客觀世界的真實表徵,它少了一些東西,同時也多了一些東西。
 
所以我們所經驗的現實世界,是大腦所建構出來、為大腦服務的東西罷了。
 
如果你我的大腦不同,我們的世界也可能會有所不同。
 
以上大腦科學的研究,似乎也印證了佛法上所說的色不亦空,空不亦色。所有的人世間所建構的,皆是虛相。
 
這還會讓我想起電影《情人眼裡出西施》Shallow Hal。
男主角Hal是個膚淺的男生,看女生都以外表來論,有一天無意間被催眠,看到的女生變成以內在來呈現在大腦的樣貌,是部喜劇片,但十足表現大腦實際的呈現。
 
若以科學論點,究竟我們感受的現實有多少比例是客觀事實上的樣貌,亦或是我們感受到的外觀樣貌,多少是呈現我內在深層的感受。
 
似乎人要活的真實清醒不容易。
愚人節愚人的點或許不如你真的以為的點,全然信賴眼見為憑,不如唯心內觀起心動念。
 
內文參閱:科學人雜誌212期 p44, p44. 
 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27 Fri 2020 12:25
  • 死亡

死亡
網路社交媒體的發達,似乎現代人的人生就只是在掌中的框框,當一個人常po美食、旅遊,即意謂生活豐富;常po自拍美照,即顯時尚美麗;po曬恩愛的美照即顯神仙伴侶。
以上非批判,只是這些訊息確是建構了我對一些朋友圈的印象,但每個形式的分享皆樂觀其成,畢竟這是當代的顯學。

曾看過一則關於臉書的故事,有一個老外過世,他家人為了他的喪禮傷透腦筋,因為不清楚他在世的朋友有哪些會參與他的喪禮。於是仔細查看他的社交軟體,發現他臉書好友有三千多個,家人討論,覺要多準備很多人份的餐點,然而在喪禮當天,參與的人寥寥可数,他的家人都很錯愕! 

所以啊! 社交媒體呈現的自我到底是什麼?許久沒出現或甚至沒使用,是否代表這個人的失縱或死亡,或許可說是臉書報失縱人口及死亡人口,亦有友人真實生活過逝了,臉書也還存在,這算死於現實,生於臉書嗎? 

 接下來談談自己人生關於現實生活中,關於親友「嗝屁」的感想。  

人生如夢、夢如煙、煙如絮、絮如屁;故人生如屁,屁如人生。
所以說嗝屁,似乎很貼切。

今年疫情的流行,讓人更能嗅到死神的氣息,但台灣相對幸運的偏安,這氣息顯得淡淡的。

但接連幾個名人的早逝,再次感受到死神的壓境。如Kobe 的意外及劉真的病逝。

籃球名星,象徵著那個世代年輕人的歲月標竿,退休正當壯年的殞落,也埋葬終結了多少人的青春夢。
一個環繞著自己成長增歲的名人,突然的消逝,再次強迫自己去思考生活的意義。
但或許他們只是在電視上或手機上才會出現的人物,讓這個念頭顯得矯情。

但這些人的死亡喚起了我生命中,面對幾個親友死亡的畫面。

小學三年級。
外公過世,只記得我外公是滿頭白髮,記不得曾經跟他說過什麼話,他的過逝,我只有一個畫面,我曾走近他的棺木,緩慢地用手在上面從頭到尾撫過,但當時我覺自己毫無哀戚之感,可能我跟他的互動不多。

當兵新訓那年
剛入伍沒多久,一個秋涼的夜晚,爺爺坐著輪出現在我夢中向我招手,隔天就收到爺爺過世的消息,本跟長官說明我是長孫,要立即回家奔喪,但卻拖了幾天,因此請議員關切,立馬當晚就離營,營長還問我家裡是做什麼的。第一次感受到社會的現實面。回到家,記得依習俗,我是跪爬進家門到爺爺的靈堂前。出殯那天,那個影像,是十幾名大漢撐著木頭,用繩子綁著棺木,起棺後往山上的墓穴土葬。沿途
而立年後。
好友自殺身亡。這好友是同學也是畢業後工作的同事,我們有不少共同的回憶,我開著他人生的第一台車Toyota Tercel上高速公路,因為他沒上過,所以臨時由我駕駛。一起工作嬉鬧,後來各自分道揚鏢疏於聯繫,有一天,突然接到另一個同學的來電,告知他自殺了! 當下是百感交集,也沒勇氣去參加他的告別式。

第三個回憶關於我的父親。
在一個常日的深夜,突然聽到我母親急迫的敲著我房門,我在睡夢中驚醒,聽她說父親似乎心肌梗塞,我立馬清醒,扶著他開著車狂飆到山下的醫院,醫院醫師說要到彰化的大醫院,這邊設備不足,於是我開車追著救護車在公路上飛奔。
到了彰化醫院,醫生馬上跟我討論父親狀況,他說不開刀應就沒了! 開刀復元,一半一半。
我不假思索,顫抖地簽了我沒時間端詳的文件,第一次感受到父親的生命竟掌握在我手中。
開刀很順利。父親遲暮之年,四進三出加護病房,無數次開車載他回診。載他路途中的談話,竟是我這輩子最多的回憶,他是個傳統的父親,他跟我不太有話說,加上國中畢業後,幾乎都在外地求學工作,造成我們陌然的關係。他的身體終究抵不過命中的壽終之時,最後一幕看到他在醫院裝著呼吸器,因應習俗的壽終正寢,救護車一路從醫院回家。父親的葬禮,印象最深刻的是蓋棺封釘,我跪著用嘴把釘的過程,這真的是體會到何謂蓋棺論定。然而還有一幕也深印我腦海,送父親到火葬場火化,難以想像満載的棺木一具具排列在焚化爐前,如同排隊上車班,特別是再次返回要抱回父親的骨灰的動線,再次經過滿載棺木的焚化爐,看著工作人員沒戴口罩,處之泰然地槌著骨骸,緩緩妥當的放在骨灰罈裡。

這些對死亡的感受,隨著親疏遠近強度各有不同。內觀自己的情緒,到底是在乎對方之死,還是因為想到自己與對方的過往種種回憶,哀傷親友之亡,也感傷自己的無力與無奈。
人生只有兩憶,回憶與失憶。似乎很有道理,活在當下,創造美好回憶,讓不好的都失憶,聽起來是好大口氣的奢求!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道禾六藝_200326_0040.jpg

六藝是古代中國君子必備的基本才能,依序為射、御、禮、樂、書、數。

便是射箭、駕車、 禮教、 樂理、 書法、 算數。
 
好奇現代的君子需要的六藝是什麼?
 
總之這名子取得真不錯!增添了對這地方的想像。

道禾六藝_200326_0031.jpg

 
知道這地方是因為朋友來這學古琴。
茶人搭上古琴似乎絕配。

道禾六藝_200326_0029.jpg

當日剛好有新人拍婚紗。

 
有所謂琴瑟合鳴。但古琴確是傲然獨立於世。觀著琴師動靜分明的撫琴,聽著琴音飄渺於周遭的淡然,每每昇起嚮往此境地的念頭。
 
道禾六藝分成三館,一為惟和館,原為日據時代練武強身之地,館內為一整個區塊為木質地版,有開劍道課程。
 
另一館為傳習館,為傳統日式建築,內有榻榻米的鋪飾,滿溢著台灣檜木的氣息。這館內有些展出,也也開古琴、書法、茶道等課程。

道禾六藝_200326_0020.jpg

 
還有一館為心行館,是一茶館,內有客席,有茶品供遊客小憩。
 
建築物若少了人在其間的穿梭,它變成了一個單純的物品。道禾六藝一處日式建築的遺跡,有了寓意深遠的名子,加了各式淵源流長的課程,吸引著遊客絡繹不絕來訪,讓這遲暮之年的建築生意盎然,共同普一首人文進行曲。

道禾六藝_200326_0027.jpg

 
 
 
 
 
   
 
文章標籤

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