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個帖跟中秋節有關,應只有開頭這兩個字。但這已足夠每年中秋節,讓我想到他。王獻之的《中秋帖》、與他老爸王羲之的《快雪時晴帖》、及王珣《伯遠帖》在乾隆11(1746),乾隆皇帝將這三件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,收藏於養心殿西暖閣,取「希世神物,非尋常什襲可並云」之意,名為「三希堂」。

中秋帖3.jpg

 

《中秋帖》的內文為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。 《中秋帖》是《寶晉齋法帖》、 《十二月割帖》的不完全臨本,原帖在「中秋」之前還有「十二月割至不」六字。《中秋帖》用竹製原料的紙書寫,這種紙東晉時造紙技術還無法製出,到北宋時才出現。從行筆中可知, 所用毛筆是柔軟的無心筆,而晉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筆,吸水性較差,筆的提、按、轉折往往不能靈活自如,常出賊毫,如此帖那種豐潤圓熟、線條連貫、行氣貫通、 瀟灑飄逸的效果是寫不出來的。清吳升《大觀錄》雲:「此跡書法古厚,黑采氣韻鮮潤,但大似肥婢,雖非鉤填,恐是宋人臨仿。」據當代書畫鑒定家研究,大多認 為是宋米芾所臨,故同樣寶貴。

中秋帖2.jpg

目前《中秋帖》與《伯遠帖》收藏於北京故宮,而號稱三希堂之首的書法作品《快雪時晴帖》,收藏於台北故宮。 說到故宮,會讓我想起在台南上導遊訓時,一門故宮文物的課,那老師對故宮的典藏,如數家珍般的敘述這些傳承百千年的文物,對故宮多了更深層的認識。課堂當中,他問及有沒有同學想當皇帝,不假思索,我立馬舉手。舉手後,也立馬後悔了!哈! 從此這兩個多小時,一直被提點到課程結束。想當皇帝不是為了後宮佳麗,是擁有如此豐富的文物資源。但當皇帝應不要當清朝的,太苦了!早朝夠早的,規定也一堆,後宮更不敢恭維。但以乾隆豐富的學識,對文物獨道的鑑賞力,以皇帝而言是少見的奇葩。所以老師有提及,若不清楚文物旁,是哪個皇帝提的詩或跋,直接說是乾隆,因為近八九成都是乾隆皇所題。

 

臨寫此帖,因考慮擺飾而為橫向書寫,因此每一行無法與原帖排序相同,但有固及原帖連綿的字句,適度的予以換行,儘可能保留了原本的筆法,但一些字特別是豎及撇的寫法,採如飽滿圓潤的刀面的樣態。此帖共有22字,特別是寫幾個字連綿的字句時,意念透過指尖至筆桿到刷毛傳遞紙上,駕著毛筆在紙上奔馳,那暢快的感覺,見黑色墨水在仿古暈黃的紙上,緩緩的與宣紙為永恆的結合。

arrow
arrow

    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