鱗胸鷦鷯 2.jpg        

一個平日的夜晚,沏著茶與兩位退休的大哥閒談,茶過幾回,茶席間的氣氛逐漸熱絡,來往的話題更顯殷切,話匣子一開,Mark馬,馬大哥及林大哥,提到他們此行是來拍鳥的,一提到鳥,看他們倆人眉飛色舞、手舞足蹈的神情,著實讓人覺得十分生動有趣。馬大哥拍鳥已有三十幾年,提到鳥時,如數家珍,一邊分享著他手機上所拍攝的鳥照片,一邊細說著不同鳥的種類。這難得的機會,不自覺的拿起筆記本做起筆記來。他們有說到,台灣有所謂四大難拍的鳥,如鱗胸鷦鷯(小滷蛋)、黃羽鸚嘴(形似孫悟空)、山鷓鴣(深山竹雞)、藍赤短尾鶇(小翼鶇)。他們之所以難拍,因為他們常是來無影、去無蹤,動作極快。對於兩位大哥對於鳥知識的介紹,真是開了眼界,增廣了見聞!

鱗胸鷦鷯 1.jpg

      兩位大哥此行乃是為了拍鳥,到杉林溪鼠彎附近拍攝鱗胸鷦鷯(小滷蛋),且因為是該種鳥的育雛時期,所謂育雛乃是成鳥餵食雛鳥。只有這個時期鱗胸鷦鷯才會現身,冒著風險放慢腳步,餵食自己的兒女,鳥的世界中也可見父母之愛的偉大! 第一次聽聞杉林溪有這種特殊的鳥,深感汗顏,對自己家鄉地方的認識還真的蠻淺薄的,且大哥們說,每年這個時期都會有很多鳥友來這拍鳥,或許能拍到這台灣四大難拍的鳥之一 鱗胸鷦鷯(小滷蛋),是拍鳥人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吧!

 

鱗胸鷦鷯3.jpg

本篇照片皆引用 Mark 馬 老師所攝影的作品

更多馬老師作品  請點粉絲頁   馬克馬的家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erci103310/

 

鱗胸鷦鷯(台灣鷦眉) Pnoepyga formosana

英文名   Taiwan Wren-babbler

別名

鱗胸鷦鶥、大鱗胸鷦眉

目名        燕雀目(Passeriformes)

科名        畫眉科(Timaliidae)

特有性   特有種

保育等級       非保育類

形態

羽色及外觀   頭及背部橄褐色,各覆羽末端橙褐色。前額橙褐色,飛羽黑褐色,羽緣紅褐色。喉白色,胸、腹部黑褐色,密佈白色v字斑。黑褐色尾羽甚短,幾乎不可見。眼黑色,眼環橙褐色,腳淡褐色,雄鳥與雌鳥羽色相近。

生態

習性及行為   常單獨出現在濃密的闊葉林底層,特別是近溪流的灌叢,在近地面處躦動覓食,動作緩慢,行蹤隱密,不易看見。但鳴聲嘹亮、節奏分明、高低有秩,且重覆多次,常可由聲音判斷其所在。

活動模式       單獨或成對

出現海拔       -高海拔

棲地        植被濃密的森林底層

食性        昆蟲、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果實、種子、嫩芽等

居留狀況       普遍留鳥

 

資料引用 玉山國家公園 鳥類資訊系統http://bynp.ysnp.gov.tw/birdtable.php?birdno=90&nosort=149

 

arrow
arrow

    張策 Jer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